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了一整天,直到现在还没有停的意思。随着秋雨的降临,气温也跟着下降了不少,“一场秋雨、一场凉”说得真没错。听着雨打落叶的声音,思绪如滴在清水里的一滴墨汁慢慢飘散开来。
小学时候的我是极盼望秋雨的。那时的农村学校每年秋天都要放半个月的假,帮助家里收秋。刚放假的前几天,我们是兴奋的,因为不用上学,不用写作业,去地里劳动也觉得特新鲜。可是过不了几天,新鲜劲就被没完没了的农活打败了,特别是每天早上被父母从梦中叫醒,跟着下地就更是一件痛苦的事了。这时我们姐妹几个就盼望下雨,只要下雨就不用下地,就可以疯玩。终于盼到了雨天,我们高兴地不得了,而父母却紧锁眉头,特别是碰上连阴雨,父母更是唉声叹气,他们担心辛苦劳作一年的庄稼因为下雨会发霉、长芽。我们小孩子才不会理解父母的苦衷,只知道可以睡懒觉,可以玩了。
上了初中,高中以后,对秋雨就更喜欢了,那是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,我们渐渐多愁善感起来。特别是读了戴望舒的《雨巷》后,我希望自己是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,有着凄婉迷茫的眼神,也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,那该是多么的富有诗意。真是“少年不知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”。每当秋雨飘落时,便在自习后,约上三五好友,漫步在操场里,任万千雨丝飘落在头发上,飘落在身上,偶尔有几滴跌落进脖子里,也感觉是雨点在调皮地和我们捉迷藏。我们诉说着各自的心事,诉说着对未来的期望,还相约毕业以后也不要因为分别就相忘于江湖,我们还要常常相聚畅谈,做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好朋友。如今秋雨依旧,可是当初的那份誓约早已被生活的琐碎吹到九霄云外去了,友情依旧,但是相聚却成了奢侈。
参加工作,成家后,对秋雨厌恶了起来。为人母后又要工作,又要照顾孩子,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容易。每年秋收的时候就想利用休班时间帮助父母收秋。因为休班时间有限,恨不得一下子就帮父母把活干完,那样父母就可以多休息了。可是总是事与愿违,休班时总是会碰上下雨,心里便着急了起来,随之对这秋雨也厌恶了起来。这时我便会发牢骚,父母总是劝我:“不要着急,更不要惦记那点农活,利用休班时间好好休息休息。”我便说:“不怕庄稼淋得发霉了?我们小时候你们是最讨厌秋雨的。”父母便说:“那会儿我们全靠在地里刨食,才能让你们吃饱饭,上得起学,现在你们都成家立业了,我们就没什么好担心了,顺其自然就好,我们还能趁着雨天休息休息”。
秋雨每年如期而至,可是我对秋雨的那份感情却不是从一而终。从盼望到喜欢再到厌恶,只能说明秋雨未变,变得是我的认知,我的想法。原来喜欢与不喜欢只是心境的转变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境由心生”。其实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每一个人我们只要换位思考一下,生活便会充满阳光,变得多姿多彩起来。
|